光伏复材新机遇

2025/10/22


政策加持,光伏复材迎来新拐点

近日,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 《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(2025年本)》,旨在推动建材行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升级,引导社会资源向新兴产业聚集。其中,“光伏用复合材料制品”作为新能源产业的关键支撑材料,成功入选目录,备受行业瞩目。

此举并非偶然。它延续了2024年《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》中将“光伏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”纳入绿色建材范畴的政策导向,并进一步明确了此类材料在光伏电站结构支撑、密封固定等领域的核心价值。工信部强调,推广此类新材料将深化建材工业与新能源产业的融合,为光伏电站的高性能化与低成本化提供关键支撑。

在这一利好消息下,行业领先企业如江阴复睿技术有限公司与南京聚发新材料有限公司,正凭借其前瞻性的技术布局与成熟的产品应用,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。

 

政策加码,光伏复材赛道高光时刻


 

传统光伏电站的支架、边框等部件多采用钢材或铝材,存在重量大、易腐蚀、成本波动大等痛点。光伏用复合材料制品,以其轻质高强、耐腐蚀、绝缘性好、设计自由度高等卓越性能,成为理想的替代解决方案。

工信部此次将光伏复材纳入推广目录,意味着其技术可靠性、市场应用潜力及绿色价值获得了国家层面的认可。这不仅为下游应用方提供了权威的选型参考,极大提振了市场信心,更为上游材料企业指明了清晰的创新方向,将有效引导资本、技术等要素向该领域聚集,加速整个产业链的成熟与降本。

 

企业实践:创新驱动产业升级

政策的东风,唯有凭借扎实的技术与产品才能乘风而起。在光伏复合材料领域,一批优秀企业早已深耕多年,并结出硕果。

 

  深耕光伏领域十余年的江阴复睿技术有限公司,其研发生产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光伏边框与支架,恰好契合目录推广的技术方向。该产品采用先进拉挤成型工艺,以玻璃纤维为承力骨架,结合聚氨酯树脂制成,相较传统金属材料实现了多项性能突破:抗拉强度达到铝合金的 4 倍,同截面重量较铝合金减轻 25%、较钢铁减轻 75%,且膨胀系数与玻璃接近,可有效避免温差环境下的组件损坏问题。在环保与成本层面,其碳排放量仅为铝合金的 1/10,单套成本降低 10%-20%,完美适配欧美及非洲市场的低碳与经济性需求。

   

随着光伏行业向轻量化、极端化应用场景发展,聚氨酯复合材料已成为核心材料选择。江阴复睿技术将自主研发的智能拉挤装备与复合材料产品相结合,实现了 “设备 - 材料 - 应用” 的全链条布局,其发展模式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。此次政策红利的释放,预计将推动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,加速复合材料在海上光伏、沙漠电站等特殊场景的规模化应用。

 

南京聚发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2114FR和2228FR聚氨酯树脂在光伏领域中耐候性、抗紫外老化性能上表现优异,能有效保护电池片,提升组件长期发电的可靠性。

“我们与多家头部光伏组件厂商建立了深度合作,”聚发新材料负责人介绍,“共同验证了我们的复合材料解决方案在高温、高湿、高寒等极端工况下的出色表现。此次入选国家目录,将促使我们与产业链伙伴共同推动BIPV(光伏建筑一体化)等创新应用场景的落地。”



 

未来展望:深度融合共绘绿色蓝图

《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(2025年本)》的发布,是一个强烈的信号。它预示着建材与新能源产业的边界正日益模糊,融合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。

对于江阴复睿、南京聚发这样的企业而言,这既是机遇,也是责任。未来,光伏复合材料不仅将在大型地面电站中普及,此次政策红利的释放,预计将推动企业进一步扩大产能,加速复合材料在海上光伏、沙漠电站等特殊场景的规模化应用。新兴领域大放异彩,真正实现“建材”即“能源组件”的深刻变革。

在“双碳”目标的宏伟蓝图下,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正加速一个全新产业生态的形成。以复睿技术和聚发新材料为代表的创新企业,正以材料革命为支点,撬动光伏产业乃至整个能源结构的绿色升级,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


 

END



 

关键词:

《建材工业鼓励推广应用的技术和产品目录(2025年本)》,耐腐蚀 ,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